快速导航
热门文章
首页 > 殡葬礼仪 > 文章详细
政府主导 社会协同 营造绿色殡葬 助推生态文明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8-10 阅读:1585次
(苍南县民政局 李赟)摘要:殡葬既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受“入土为安”等陈旧观念的影响,加上目前未能妥善有效解决骨灰安置等问题,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老龄化发展,“死者与生者争地”的现象日益突出。苍南县近130多万人口,根据《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规定,按照每年6‰死亡率测算,苍南一年死亡人口约达7800人,按每人土地安葬面积为1平方计算,每年用于安置骨灰需要7800多个平方,而且根据苍南当地习俗,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是以建造椅子坟墓为主,并且都是寿坟,一座坟墓面积可达好几百平方,每年因清明扫墓引起的森林火灾致使林地大面积受到严重损失。如果不及时摒弃旧有的殡葬方式,人类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自然资源更加匮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县大力推行绿色生态殡葬,不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客观要求,更是建设美丽浙江“南大门”、实现“绿色家园、美丽苍南”目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环境伦理;殡葬制度;殡葬改革;生态文明
一、绪论
随着人们对死亡的科学认识不断提高,如何处置死者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信仰和习俗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殡葬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苍南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西南有5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挺拔其间,地势高峻,沟源区多峭壁、瀑布;东北端为鳌江口,地势低平,标高仅3至5米,是河网密布的平原。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风化作用活跃,风化厚度达10米以上。流水作用强烈,坡地沟壑纵横,到处有基岩裸露的冲刷坡。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点,苍南为侵蚀低山范围。在如此生态环境下,近几年苍南县私坟据不完全统计,已达十万多座以上,生态环境污染的压力,日甚一日地向我们袭来。当前,优化环境、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热爱自然的呼声风靡全苍南,不仅要求人的生存方式要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标准,而且人死后的安葬方式选择也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究竟采取怎样的安葬方式才是文明的,才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全社会每一个活着的人认真思索,作出抉择。作为特殊社会主体的政府决策部门,理应放眼创新,高瞻远瞩,心系民生,尽快就殡葬文化选择作出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导向。
二、温州传承的殡葬文化
追溯几千年来的中国殡葬习俗,其葬法千差万别,祭奠丰富多彩,这主要缘于历史演变和社会经济的差异性、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一般来说,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宗教信仰、人文伦理和“殡葬文化”。
温州在历史上一直盛行土葬。据考古资料证明,在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已有石墓石棺出现。这种墓高约一米余,四周有4块天然大石块作支柱,上盖一块长方形的巨石。据史载,至迟在2000年前的东瓯王驺摇时期就存在土葬。旧时的温州西郊瓯浦山旁就有东瓯王墓。从明清到民国,土葬之风更盛。
在温州民间,历来还有在生前筑寿坟,或死时临时选穴筑坟的习俗。其坟大都以砖灰为塘,以石为茔,比较流行的是一种以棺木为中心,周围垒以大石,做成靠椅式的坟,俗称“椅子坟”。由土葬发展成的殡葬旧俗,仪式繁琐,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并且花费巨大,浪费惊人。
旧的土葬习俗和新的殡葬习俗
小敛:
人死之后,孝子披麻戴三梁冠,揭一个盛水用具到河边,后随一人执伞遮盖,先投一文钱于河中,汲取河水,叫做“买水”。这水用来给死者沐身。穿上敛衣(即丧衣)后,还给死者口中含一金制或银制的圆形的管儿叫“聪明棒”,这棒用红缎包起来,塞入口内,俗叫“含口劲”。这是上古含玉的遗意。然后把尸体移到中堂敛床上,以待大敛。并取筷箸插饭中,绕以苎绵,陈于尸前,作为临时木主,同时在足下燃一灯,谓之“照冥路”。
小敛以后,拆掉死者睡的床,在原床地上,还要摆一个磨石,磨上置一个斗,内放满垄糠。糠上放一个米升,升上又放一灯盏油,内放七条灯蕊,一夜点到天亮,以后每夜减一条灯蕊,减至最后,即是头七。依次七夜,灯蕊点完,叫做“点七星灯”。每逢七天,除四七外,都要祭奠。
大敛:
将死者入棺,也叫“入室”。棺中必须先装松炭、柴灰、灯蕊草之类吸干之物。婿家或内侄还要贮送给死者被褥、白烛、金银纸等,这是古时赠死的遗意。尸体入棺后,把棺柜盖子用长钉钉好,并用水绸、生漆、涂塞了缝痕,这叫“落钉”。这时,孝子披麻、执杖,稽首跪伏阶下,六亲下辈,各依五服制度,分别穿麻、穿白,从跪,也稽首伏在后面,草草设起灵位,道士摇着铃,导孝子和亲友祭拜,叫做诵“开路经”。在苍南,旧时还有丧葬用乐饮酒的习俗;“大敛用乐,其亲朋集奠骨灰盒时设酒馔觞客,送迎拜奠皆用乐。大敛时亲邻皆至,名曰送敛,丧家多备筵席留饮,有宁啬于衾棺而丰于酒者。”
过去温州一带有亲死停葬的陋俗。丧家惑于风水,听信堪与家之言,或惧葬时花费,因此停棺不葬。富者其柩多停室内,贫者则置棺于村落树丛或祠堂中,露厝棺骸,雨淋日灸,腐汁入水,毒气熏蒸,为害极烈。清《永嘉闻见录》载:“……故一家之中,每见停棺累累,且久至数十年者,时日既远,香案为设,间值吉事,富家蔽以屏幛,贫家围以竹廪,竟以庭除为邱墟矣”。这种陋习,现已革除。
做七七:
旧时,死者入敛以后,每隔七天进行一次祭奠,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俗称“做七七”。一七;亦称“头七”,丧家设灵座,供木主举行隆重仪式,受唁开吊,亲友除送挽联、挽幛、花圈以及钱币外,均到灵前上香叩拜,并劝慰丧纸扎等活动。二七、四七、六七、一般活动从简,由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祭奠,烧纸楮,请道士诵经等。三七、五七、七七、仪式较繁,除丧家举行祭奠焚楮烧包,请道士诵经拜忏,亲友均来吊唁。
设灵堂:
大敛以后,要在中堂正中,搭个高台,台上一椅一桌,叫做“灵桌”、“灵位”。桌上一个香炉,一对蜡烛台,一盏菜油灯,并站着一对小型的纸扎的仙童玉女,摆在桌上。桌下一张踏脚凳,凳上一双死者生前穿过而质地还好的鞋子,桌前挂起的白桌帏。还有帛幡上写着死者的生、卒年月日,叫做“魂帛”,挂在灵位前。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认为死者魂魄坐在灵位上,因此桌上的灯要昼夜长明,叫做“灵前灯”,每日三餐茶、饭、面汤等供养,都如生人一般,俗叫“供饭”,也叫“礼鬼”。七七供满,整个灵堂便撤掉。这形式在温州叫“设灵帏”或“设孝帏”。
送被面:
过去,凡逢人家办丧事,亲友有送挽联、挽幛。挽幛是一大幅白竹布,正中写挽词。如“哲人其萎”(男)、“驾返瑶池”(女)之类。右边一行题上款,左边上行题下款。由于白布写墨字后,能作抹布之用。于是,改为用白纸写字,贴在挽幛上。这样,丧家悬挂以后,还可以做衣衫。后来,社会风气奢侈,白竹布升级改为白绸子,贴墨写白纸。近年来,挽联又飞跃升级,变为五彩缤纷的绸被面,搭在绳子上,完全失去了挽幛的本意。
出殡:
大敛以后,棺材抬出去,叫做“出殡”。旧时的出殡仪式,起丧时先祭方弼氏(金面、三目),也有先祭方相氏,即金面四目的大“开路神”。并有白旗、高灯和一切旗、锣、伞、纛,还有骑马扮戏出的人,排成队伍,很象迎神。还有六角香亭,内放香炉、木主、古代叫“栗主”,也叫“神主”,有内外两函。另有一容亭,挂死者画象。接下去,大批亲友执绋跟随,名曰“送殡”。棺材后面,又跟着众亲属送殡队伍。在经过亲友住的街巷,则在门口摆祭桌,桌上摆香花一盆,点白烛,棺木经过时,则放鞭炮迎送,叫“路祭”。
旧俗行土葬,一般都生前先筑寿坟,死后葬在山上。有些地方,掘土成穴,悬棺而下,其掘出之土,拥筑成坟,坟上有碑,详刊死者姓氏及其子孙名号和安葬日期。但多数地方则先以砖灰为塘,以石为茔,规模宽大,花费甚巨。
棺木上山时,在棺前陈列肴馔等。所选时辰一到,烧起柴火两大堆,鸣锣发炮,喇叭铙钹,锣鼓齐奏,并放花爆,孝子跪伏坟坦。在一片杂乱声中,棺木进入坟塘,这叫“进棺”。这时人们在坟背上铺起松松的泥土,孝子肩背布袋,左手执一个盖仓谷的印,整只手套入布袋里,从左方登上坟背,在泥土上重重戳成印痕,再从右方下来,叫做“印坟”(方言谐音印音应,袋音代,是传代应坟的意思)。这纯粹是旧社会迷信思想的反映。
棺柩入塘之后,将坟塘外口,用砖砌好,只有大约当柩差不多高的正中处所,剩个足方一寸光景的洞儿,叫“龙门”。时辰一到,又是烧火、奏乐、发炮,孝子伏地。一个泥土工人用一块细小砖头,砌塞龙门,才算安厝完毕。这时,孝子还要跪在坟头把木主内外函,分排左右。先内后外;再先外后内,用墨点了木主上的王字成主,叫做“成主”。于是孝子脱去凶服,换上吉服,肩头挂红彩,准备回山。
回山时,放木主的香亭在前,容亭在后,奏乐下山,乘船回城。般到城外,所有一切仪仗,以及扮饰戏出骑马的人,所有执事,都换了红彩,在船埠头等候。香亭、容亭上岸后,仪仗排为队伍,依原路回去。家内女眷,穿着吉服,焚香跪接,焚火盆。在锣声、鞭炮声以及大乐声中,容亭升于堂上,木主香炉,摆在桌上,依序跪拜毕,然后就摆筵席宴饮了。
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对土葬进行了改革。本着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移风易俗的原则,规划土葬用地,加强土葬管理。除划定禁坟区(如风景区、公路两侧山坡等),指定建坟区(限在隐蔽的荒山脊地)。建立建坟用地审批制度外,着重推广公墓建设。公墓以村为单位筹建,由群众集资,建成后由群众认购。这些园陵式的公墓,既节约用地,又美观大方,给人以整齐、卫生、幽静、永久的感觉。四周除种植花木外,还有凉亭、花坛、墓志等附加设施。有些公墓旁还建有“留容馆”。据2016年5月统计,苍南县已有公墓50多座,墓穴存量80000多穴。随着公墓的建设,丧仪也逐步简化,人们以挂白花、带黑纱、开追悼会来代替过去的披麻戴孝等封建殡葬旧。
火葬在全县逐步推行。其仪式十分简单,符合科学、卫生、节约和肃穆的原则。人死后,暂时将尸体安放(采取冷冻、防腐措施),以后通知亲友,各方送花圈,一般在二三天内,由家属亲友在殡仪馆公室内举行简单追悼会,中间挂死者遗像,两旁列花圈。仪式为:追悼会开始;奏哀乐;向死者默哀;然后向死者遗像三鞠躬;家属(或单位代表)致悼词;亲友致词。所有讲话,文词简单,内容均为肯定死者生前为国家、为人民所作的好事和贡献,表示发扬和学习死者生前好的精神,化悲痛为力量,搞好国家建设。最后,亲友们向死者遗体告别,火化后把骨灰携回安放,择日后出殡埋葬。
三、殡葬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多年殡葬改革攻坚,苍南县的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苍南县的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一)“青山白化”治理任务重,未能彻底走出返潮—治理—又返潮的怪圈。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未治理墓坟(包括寿坟)8万座以上,金乡镇湖里社区、炎亭社区、石坪社区、大渔社区、郊外社区,钱库镇括山社区、望里社区、合作社区,龙港镇巴曹社区、云岩社区,藻溪镇繁枝社区,赤溪镇龙沙社区最为集中,且当前上述区域新建扩建私坟不能杜绝。近年来乱建滥埋现象还有向南港片区、和深山、高山转移和漫延,巡查和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另外治理成果巩固难,已拆除的坟墓大部分又重新进行修复,已经绿化或覆土深埋的坟墓也有部份被进行清理重新露出白化。
(二)随着四边三化重点区域的不断延伸,私坟生态化改造工作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龙金大道涉及乡镇龙港、金乡、钱库、宜山老坟居多,又是高坟背,老百姓不容易接受,聚集区坟山生态化改造投入大,见效慢,恢复山体原生态不容易。
(三)公益性公墓建设方面遇到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共资金投入公益性公墓建设很少,依托民间资金承建方式必然会遇到公益性公墓经营化的难题,而民众对公益性公墓的认可低又可能导致公益性公墓空置化。当前民间资本遭遇公墓建设选址难,审批难,特别是基础设施投入大,普遍入葬率低、亏本运行的困扰后,申请代建积极性不高,而已经开办的公益性墓地,普遍呈经营化的倾向,公益性体现不足,坟穴超标、价格虚高、无序竞争,几经整治,收效甚微。
(四)丧葬礼俗改革方面,2013年下半年停止收取文明治丧保证金后,丧事扰民大有回潮之势,特别是灵溪镇、龙港镇占道搭建灵棚,抛撒纸钱、燃放烟花爆竹、放高声礼炮、吹打乐器、花圈(电子花圈)游街阻碍交通等现象突出,群众怨声载道。另外电子花圈等新形扰民活动,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预防制止。而丧事集中办理中心等公共殡葬设施建设选址难,推进难,使根治丧事扰民、根治苍南丧事活动“二次出殡”的目标持续延期。
(五)群众喜闻乐见的殡改文化宣传还是太少,殡改工作群众的支持率、满意率还是不高。
上述的问题的困难究其原因,除却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因素外,我认为,苍南县殡葬改革特别是青山白化治理举步维艰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一是在打击毁林毁地造坟行动中林业、国土的执法地位没有突出,毁林毁地前置阶段乡镇和民政部门而缺乏执法手段,等坟墓成型了再拆除形成了治理被动。二是未能斩断毁林毁地坟利益链。村级组织是违建坟墓利益条中重要的一环,山区农民为了利益支持造私墓,而有的村干部得到好处对私建、扩建坟墓也不予制止。这些风气导致出现了建高(山)、建偏(远)、建牢(固)、建豪(华)、建大(家族式)私墓的现象。三是治理力度不够,部分乡镇不敢出重拳,通常只拆除拆除坟圈,不足以震慑违建行为;四是特别是 2013年周口平坟事件后起不能强制平坟,偷建抢建仍有发生,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干扰比往年增多,龙港镇、金乡镇、钱库镇、藻溪镇禁新整治工作屡屡遇到粗暴阻挠,压力很大 ;五是全县重点工程坟墓迁移主要以行政手段货币赔偿迁移,由群众采取自我安置的方法进行重新安葬,除30%迁入公墓外,其余70%的都是群众自行安置祖坟,结果导致出现了新的更多的白化点。六是部份党员干部带头违反殡葬改革相关规定,群众跟风。治理行动中也有党员干部干扰的影子,出现了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四、殡葬改革的目的、方针、意义
主要目的是革除一切以迷信的、铺张浪费的方式处理死者遗体和办理丧事的习俗,代之以科学、俭朴的殡葬方法和哀悼形式的一项社会风俗改造工作。
殡葬改革的方针是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丧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殡葬改革的意义。第一,实行遗体火葬,改革土葬,减少殡葬用地,节约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清理限定区域内的散葬坟,实行集中到公墓、骨灰楼(堂)安置,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加强管理,还可减少因拜祭引起的山火,保护山林。 第三,破除丧葬旧俗和封建迷信,实行葬法与葬礼的改革,采取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有利于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化丧事,减轻群众办丧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五、“堵”、“疏”、“建”推进“绿色殡葬”、生态文明建设
(一)“堵”新建、“堵”陋习。禁新工作始终要保持“零容忍”态势,确保禁新“零增长”,在“零增长”的同时,启动“改旧”工作,逐步消化青山白化现象,实现青山绿水总体目标。如何“堵”禁新、“推”改旧,个人认为苍南的现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严守底线,坚决杜绝私坟新建行为。青山白化治理,其根本目的是减少殡葬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破坏。“禁新”是青山白化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私坟新建禁不住,青山白化治理只能是一个积重难返的过程。苍南县近几年以来通过督查仍然发现建造私坟回潮现象,还不包括没有被发现的新建私坟。因此,乡镇主要领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决禁止新建私坟,这是高压线,要严格考绩问责,实行“一票否决”制。一是要实行网格管理,落实“禁新”责任。乡镇党委、政府作为“禁新”工作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层层落实到社区、村(居),责任到人,推行“禁新”工作网格化管理,确保“禁新”率100%。要建立更严厉的“禁新”责任追究机制,签订殡葬改革工作责任书,在工作中存在工作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等情况的给予严肃处理,确保“禁新”工作全面落实。二是要打击违规行为,彻底整改到位。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殡改会议精神,终始保持高压严管态势,新建私坟一经发现,坚决拆除、彻底平毁,恢复山体生态原状。发现党员干部新建私坟的,组织、纪检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三是要开展骨灰跟踪,实现源头治理。目前,苍南县已全面推行骨灰安放流向跟踪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对新增死亡人口的丧葬行为进行监管。从前阶段的骨灰跟踪管理运行情况来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使骨灰跟踪源头治理真正发挥作用,彻底扭转“禁新”工作被动局面。四是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私坟报备制度,根据中办国办《意见》精神,党员干部必须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先行,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
②立足生态,强力推进旧坟生态改造。当前,坟墓生态化改造是苍南县青山白化治理的根本举措。由于生态化改造兼顾群众传统丧葬文化习俗和生态环境保护目的,与传统“以拆为主”治理方式相比,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一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紧紧围绕恢复山体生态这一目标,结合“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专项部署,在以往坟墓生态化改造的基础上,要重点放在“四边区域”、“两路两侧”视线范围,严格按照分期分批治理原则,认真组织实施,按照计划目标,逐步消化存量。二要严格标准,还绿于山。针对现有私坟,因地制宜,严格按照“四化六标准”要求,恢复山体生态。三要改迁并举,分类治理。坚持改造为主、改迁并举治理青山白化的原则,对重点工程建设和青山白化治理需要迁移的坟墓,迁入政府建设的安置墓地安葬;对无主坟可就地深埋处理,将整座坟墓用泥土覆盖深埋后,以土生草,植树绿化,从而使苍南县青山白化现象逐步改观。
“堵”陋习、“树”新风,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用民意,加强规范引导。政府部门应积极倡导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勤俭节约、丧事简办,不摆排场不攀比,努力创造现代文明、环保、绿色生态殡葬理念;把更多的钱用到发展经济上,用到改善生活质量上;以召开村民倡议会、签署文明送葬倡议书和开课授讲、巡回宣讲等方式,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里长者和村居干部、党员的作用,引导广大民众不搞二次出殡、不燃放烟花爆竹、不举行超规格的丧葬仪式,同时可以成立各村居“红白事理事会”等组织,指导和监督红白喜事活动。
②形成合力,加强执法督查。在治丧过程中,明文禁止在中心乡镇主要范围内,以及学校、医院、广场、办公场所、车站等公共场所燃放烟花爆竹和吹奏鼓乐;有关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生产、贮运、销售、燃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由县民政局牵头和各乡镇,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安监等相关单位,成立丧葬礼俗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二次出殡”、大操大办丧事等现象进行检查、劝导、制止,对丧葬用品市场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严格规范丧葬用品市场的经营行为,严肃查处花店、电子花圈店和丧葬用品店超范围经营、占道经营和无证经营行为;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汇报交流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工作机制,及时沟通协调,交流推广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确保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得到有效协调解决。
③多管齐下,加强新闻宣传。借助新闻媒体平台,开辟丧葬礼俗改革专题、专栏,广泛宣传各镇、街道具有学习、借鉴、推广价值的做法,大力倡导厚养薄葬的观念,宣传文明健康的寄托哀思方式;有关部门领导通过答记者问、在线恳谈、网络讨论等方式接受各类新闻媒体的采访,及时公布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进展,并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丧事现象进行曝光,动员全社会的监督力量,遏制不良风俗,倡导厚养薄葬、节俭办丧、文明办丧的新风尚。
(二)“疏”禁新、“疏”礼俗。殡葬改革工作,青山白化整治与丧葬陋习整治必须做到“堵、疏”结合,才能控制各类回潮现象的发生,个人认为“疏”禁新、“疏”礼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殡葬设施是人们进行殡葬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县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大,只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殡葬需求。因此,要将殡葬设施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
①要做好规划布局。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全县及各乡镇殡葬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根据16年2月29日国家9部门联合召开的关于全国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暨2016年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对苍南县的殡葬服务设施情况进行调研式督查,建立健全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科学统筹,按照经济社会发展20年周期内人口死亡因素,制定殡葬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合理设置覆盖城乡的殡仪馆、公墓、殡仪服务中心(站),搭建殡仪服务平台,合力规划丧事集中守灵中心,尽快建成投入使用,方便并规范群众治丧,从源头上控制“二次出殡”现象。
②要加强公墓建设监管。针对公墓建设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公墓建设指导性意见,对公墓建设的必要条件设定强制性条款,从而规范公墓建设经营行为。同时,要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制定公墓墓穴证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墓年检制度,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按规划许可建设经营,严禁炒买炒卖及销售大墓豪华墓,坚持政府定价,确保惠及广大群众。
③要加大殡葬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乡镇要加大殡葬设施建设的倾斜支持力度,实行公益性公墓政府投入、基本价销售、市场化运营;保障实现殡葬服务公益属性,逐步构建覆盖城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殡葬服务设施网络。
(三)“建”文化、“建”制度。在“堵、疏”结合的前提下,我们要依托殡葬文化的建设,建立完善殡葬改革工作的有关制度,建立日常工作长效机制,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加大殡葬文化的宣传,和制度上的管理,达到百姓认可、有序开展、真正实现绿色殡葬、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个人认为“建”文化、“建”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死亡观和丧葬观。有关部门要坚持大力宣传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神论,宣传科学,特别是要加强对树立科学生死观的教育,使人们在直面人生的同时,能坦然面对死亡,视死亡为自然规律,人生之必然,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死亡观和殡葬观,并用来指导人们的殡葬活动。我们提倡尊重、孝敬、赡养父母,但不等于要搞厚葬,搞迷信活动。我们要把孝顺这一传统美德与封建主义思想区别开来,努力树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丧葬观,父母活着的时候注重赡养,去世后实行薄葬,保留其遗物、遗像及有意义的格言以作纪念,敬仰、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美德和理想,应是孝的现代化趋势。为此,社会工作者要强化对死者有积极意义的文化精神传承,消除灵魂不灭、鬼神说。
②提倡文明节俭的殡葬礼俗。必须逐步清除在殡葬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先进殡葬观念取代人们头脑中陈旧、带有迷信色彩的死亡观、殡葬观,消除传统殡葬文化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以开追悼会、小型追思会、弘扬死者优秀品德精神的新型丧葬仪式取代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做道场等丧葬陋习;提倡以树葬、海葬等节约资源的环保安葬骨灰方式取代浪费土地、破坏生态资源的传统墓葬;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引导消费方向,努力实现丧事简办,朝着和谐文明健康方向发展。
③现代殡葬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现代殡葬制度文化是建设现代殡葬文化的重要保证。现代殡葬文化建设除需要深入细致地宣传教育外,更需要有系统、严格、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当地政府、殡改工作人员应从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与先进殡葬理念相一致的规章制度,通过各类殡葬制度的建设和有效执行,来树立先进的殡葬理念和殡葬服务观念,推进殡葬改革,推广各种节约资源、克服污染的葬式,提倡并逐步建立丧葬活动的新风俗,不断提升殡葬文化水准。民政部门针对办丧事扰民的问题,根据居民居住分布情况,对丧家租用冰棺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凡居民密集区不得租用冰棺,这样丧家办理丧事就会选择在丧事集中办理中心内举行,有效解决了因办丧事而影响居民生活问题;对那些将骨灰树葬、播撒的丧家不但不收取任何费用,免费提供服务,还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这样加快了绿色殡葬的推广,加大了生态葬的宣传,也促进了现代丧葬文化的发展。
④推广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绿色殡葬。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传统殡葬活动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危及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为此,要改善生态环境,殡葬业就要改变丧事活动的陈规陋习和传统安葬方式,推广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绿色殡葬。(1)对原有落后的火化设备进行更新,过去的火化炉设备简陋,功能差,在火化遗体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黑烟和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运用已经研制出来的绿色火化炉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为此,必须对原先污染较大的火化炉进行更换或改造。(2)以写纪念文章、制作纪念网页等新的方式取代烧纸钱、放鞭炮的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3)采取多种措施做到有关丧葬用品的循环利用,以减少殡葬活动中的资源消耗,如花圈,传统的习俗往往要在追悼会后烧掉,既浪费以污染环境,可以采用租用的方式来重复利用,降低殡葬活动中的能源消耗。(4)提倡“入林为安,与树千古”,树是生命的延续等殡葬理念,大力推广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葬法,对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⑤创造良好的殡葬环境文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托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对丧家,还要对社会公众大力宣传先进殡葬方文化。除了利用各种媒体、清明节时机作宣传外,还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既做到殡葬自然环境美也做到殡葬人文环境美。殡葬服务单位内要环境整洁、美观、卫生,设施完整并布置得体,给人以和谐完善的感觉,通过优美和谐的环境,精美的建筑艺术,使丧家绝望的心灵得到松弛;要详细制定并宣传现代殡葬礼仪流程,使丧家办理丧事有章可循;服务过程中要对死者尊重,在遗体接运、化妆、火化,骨灰安葬过程中像对待活人一样为其服务;对待丧家提供人性化服务,服务项目的设置要考虑到实际需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用语要体现关怀,服务要周到;除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可以反映出文化层次外,服务标牌,亭阁碑石,乃至一草一木,一字一名等,也要能折射出行业文化品味。陵园要力求园林化、艺术化、公园化,体现人文环境特点,下大力气加以调查、研究和分析,寻找历史资料,深入挖掘名人资料,进行积淀和提炼,提升文化品位和陵园境界,建设成环境幽雅、人文气息浓厚的场所。
总之,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协调发展、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人与自身活动成果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三大支柱。三者的互补互济、交互作用,将促成人类历史上高级文明阶段的到来。生态文明建设每推进一步,就要从根本上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现代污染。在考察环境的综合污染源的问题上,不少论者都把视线仅仅局限于现代大工业生产上,很少估计到生活陋习和文化选择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尤其忽视殡葬文化选择对环境的作用,这就很难全面有效地改善和优化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不要再令离去的人留下环境遗憾,让绿色殡葬文化来得更快些吧!
参考文献:
【1】 孙 强,黄锦梅,常 征,托 娅 。环境伦理的焦点:中国殡葬制度改革的新思路。2009-03-06
【2】 金清,对丧葬礼俗整治的思考,2013-08
【3】 建设现代殡葬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武夷山市民政,2013-7
【4】 秦超,浅谈殡葬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
- 版权所有:苍南县殡葬协会 电话: 传真: 地址:苍南县灵溪镇
- 建议使用1024x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